校本培训系列(一)|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4-10-09信息来源:南山湖实验中学浏览次数:17
图片

  “真正的教育,开始于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教师的能力素养对于学生培养以及学校发展至关重要。我校一贯重视教师能力提升工作,在9月30日下午,邀请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质监室陶科主任、九江中学黄洁葵副校长莅临我校进行专家讲座,开展校本研修培训,进一步为提高教师能力素养"加油充电"。
图片
图片
 陶科主任的讲座,对高考方向研究深入。讲座内容包括:解读教育改革相关文件,重温课程标准,介绍2024年高考基本情况、高考试题特点和变化、高考备考策略。陶主任的讲解精辟透彻,切中肯綮,如醍醐灌顶,指明了各位老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使全体老师收获满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陶主任肯定了我校2024届高考备考的成果,表扬了我校教师精气神十足!并期待我校2025届高考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洁葵副校长的讲座,从科学统筹、扎实教研两个方面介绍了九江中学的教学研究工作,针对性强,很有启发性。讲座详细介绍了九江中学如何开展高考方向研究、进行学科研讨、安排课堂结构、命制试题及组织考试测验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努力的方向。

图片
图片

用心

倾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厚喜校长的致辞,肯定了两位专家的学养深厚和无私分享。并要求全体南山湖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认真总结反思,付出行动,提高素质,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教师,为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认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周志杰老师


通过聆听南海区教育发展中心陶科主任和九江中学黄洁葵副校长两位教育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本人的学科特点,谈两点体会:

 一、高考试题的认识

新时代对人才的选拔提出要求,高考题要体现选拔性,试题形式更好具有创新性,题目注重情境化,答案更加开放和灵活,更加联系生活实际,更加强化“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多维考查模式,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要真正理解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的内容,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二、高考备考

教研出成绩,备课组成员要加强高考试题的研究,认真研究近3年的广东生物高考试题,从中发现命题规律,在平时教学中,重点题型内容重点讲,少考的内容不讲或少讲,提高学生考试的得分率,强化教学的闭环,抓好学生预习、老师上课和课后练习的几个环节,命题要根据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题目要多联系生活实际,无情境不命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全体备课组老师的努力,使学生在高考中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图片

罗文兴老师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这样的话,不仅会跟不上时代、做不好工作,而且会贻误时机、耽误工作。”特别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学习是我们的终生大事,只有依靠学习,终生成长,做好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今天的学习培训会,陶科主任和黄洁葵副校长两位教育专家给了我们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受益匪浅,提高了我对教育的认识,提升了我对学习的思维高度。

陶科主任从解读十年以来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考试改革与招生政策的联系,高考的评价体系的发展转变,2023年与2024年高考的情况分析等诸多方面的深度综合分析,给我们呈现了教育教学的纵深发展。黄洁葵副校长从大政方针,高考研究,团队教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在教学教研上作了具体的阐述。在教学教研上,黄洁葵副校长强调育人方式的关系,教学闭环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深层次涵义,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提高认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有效地做朴实无华的教书育人工作。

图片

王振震老师


了解政策文件,知晓深化高考改革之力度;把握初高中课标,减少课堂无效动作;分辨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与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学会评判有价值试题,服务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会做题,做对题,让教学回归应用与创新。聚焦精准备考,大胆取舍,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得分能力,让学生把会做的题做对。聚焦选好题,练到位,挖掘好题价值,变式练,反复练,练到熟能生巧,告别机械刷题。聚焦师生认同,情感交融,要让学生会思考,先做一个会思考、会发问的老师,帮助学生搭建阶梯,构建模型,还原思路,形成体系。老师和学生一起,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图片

景正虹老师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依据课程标准、优化课题呈现方式,提升能力考查、服务现代化建设人才。关键能力的考查日益成为高考大方向,了解高考政策导向,内化教育教学方向和思维,对接下来的2025届高考备考以及教育教学有重要启发。

就2024年历史学科高考而言,选择题全部是情境式,大题类型为材料和论述,试题考查更思维化,要求我们教学中落实精准复习、善于运用高考试题、整合教辅资料,减少满堂灌,让学生动起来,狠抓工作落实。

目前来说备课组也在积极尝试推广能力培养训练、诸如名词解释,历史叙述,时序专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明显感到学生的提升,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做下去的信念。集备环节,大胆舍弃、群策群力,研讨学情教法,任务驱动,利用学案提升学习效果。课后练习、专题卷、满分卷,精讲精练,对新入教坛的我有着很大启发。这也更让我了解到教师职业需要终身学习,共建学习型社会,也要注重教学中的双主体地位。

在老师方面会重视教研思维引领,努力激发自身内驱力;在教学安排上有助于调整备考节奏和学生状态;导学练展评式的教学闭环…九江中学的成功经验值得吸取,以练促学、以测促教的模式对我们的训练测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力争达到"三时三段三立意"。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此次学习既有"道"的理念,也有"术"的指引,开阔眼界又引人深思。万千喜爱,初心未改,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希望自己可以成长得快一点,好一点,久一点。

图片

杨丽珍老师


在75周年国庆之际,学校领导用心地邀请两位专家为我们一线教师进行了一场“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主题培训。专家对新高考新教材进行了深度解读,让我在备课备考、课堂教学实施上都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备课备考要基于课标要求及高考评价体系的内涵。从2022年教育部教学1号文中强调优化试题呈现形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到2023年中强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再到2024年强调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这启示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优化试题考查,我在备课时也要更多的思考这类题目考查了高考要求的什么知识点?培养了学生什么能力?要贯彻落实“老师走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的思想,切实减少学生的机械刷题,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减负、提升效率。

二、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党的二十大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更加表现出高考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上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如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课堂教学要基于问题而指向思维,对于教师而言,要善用高考试题、落实精准复习,课堂教学落实提高学生得分的能力。

对于青年教师,潜心研究高考题、终身学习应成为主旋律,也是我们教师成长中要着重发展的能力。此次培训感受颇多,望在日后教学中能更多的将今日所思落到实处,尽快成长,游刃有余。

图片

熊诗璇老师


如何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有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在报告厅举行了面向全体教师的主题为“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专题系列讲座。讲座内容全面细致,发人深省,以下是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陶科主任从宏观层面对于高考改革方向的解读。作为教龄并不长的一位新教师,其实对于这些纲领性的文件并不熟悉,也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今天通过培训,我意识到了这些文件对于教学指导的纲领性作用。也深刻体会到高考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改革历程充满了探索与创新。从“一点四面”到“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深化与进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是为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强调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提升。同时,高考改革也促进了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是黄洁葵副校长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给出的较为细致的指导。黄校以独特的个人见解,勾勒出科学统筹与扎实教研的蓝图。她紧跟时代脉博,将大政方针融入教育实践,让教育改革之路清晰可见。高考研究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是思维性、素养性、创造性的火花碰撞。团队教研与备考统筹如同双翼,有助于教育翱翔于蓝天之上,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也引发了我对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次培训,专家们带领我们紧跟教育改革步伐,以科学统筹为纲,扎实教研为基,共同绘就教育新篇章,也让我们更有信心与底气期待未来教育更加辉煌。


END

“态度比能力重要,躬耕比口号重要!”教育之路漫漫,我们必将上下求索,勤磨匠心,且行且思,在研修路上携手前行!


可以介绍下你们的产品么

你们是怎么收费的呢

现在有优惠活动吗